首页 | 艺术简介 | 艺术理论 | 艺术人生 | 作品展示 | 款印样本 | 请你留言    [ 返回胶东书画网 ]    

 

分  类:
关键字:
 
 
 
 
琴韵茶语
作者: 加入时间: 2012/6/6 10:20:47 浏览次数:918
  《琴韵茶语》

一,                        画画写诗做文章,都是性情的事儿。只是诗词是文字在情景里的精神面貌,它是物象、光景、事情通过视觉传达和亲身的经历,是与作者自身心境的情觉感悟、相互融合与碰撞的结果,真可谓“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畅快、舒然的心境。“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豪情壮志与失意无望无奈。“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孤寂、凄凉。“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多情愁感与失意。“三秋愁水凉心房,万波月光映泪庞,冷风入骨筋缩索,捆身碎肝紧断肠”的孤凄游子在中秋白河边思乡情感。也有“奇峰当笔天作纸、狂绘董岳八万里”的狂放大气势。这些都是诗人把知识与现实文化了后的结果,将率白、真切的情感坦示于读者,把豪放、畅快、凄凉、残淡-----等心境直示给人们,让读者狂热血涌地感叹、感慨,平静、淡然地无语,无动于衷地静处清悟、黯然泪下,伤心、失声的凄婉境界。并将轻松、畅快、豪放、平静、淡定、凄然、惨断等诸多美的境界,呈示给读者以美的享受。这真可谓豪放美,平淡美,畅快美,凄婉也美啊!使读者真切、着实、过瘾地美美享受一次情境的真实,精神境界美的大餐!

二,                        中国画的笔墨看点是最要紧的事儿,最大的价值取向是其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赏画、看人、断事、品曲、说书、唱戏、解诗文等均大同。赏画须观、看、读、解而后方能感悟。中国画的看点是在笔墨和依附于时空背景的笔墨文化。笔墨是视觉认同的事儿。文化是门内行人和门外爱好者都追爱的精神点,这两者都俱便是笔墨精神和文化价值,是中国画的看点和金贵所在,缺一难成佳品,可谓“闭目十年仍回味,笔好墨佳品更高”!

                  中国画之水墨精神,是一种民族、民俗的文化精神。画书虽同源,这个源指的是生活,是先祖们在生活中先创造出画,然后再画出象形文、甲骨文---等字,所以无论是画还是字他们都是生活的需要,是生活的产物和结晶。然而由画转变到字是个漫长的生活文化过程,而且漫长的生活历史演化成一种民族感情,成为中华民族生活中的精神内容——中华民族文化。我们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精神生活,在过去的数千年以来,一直游走在字画间,把文字变成诗,把字发音发声说事唱成戏,把画诗戏曲融入民族文化成为一体,宣泄情感,美化生活,丰富了民族文化娱乐的内容,去穿越时空、感受美妙境界而其乐无穷。这种民族文化精神,一直使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华民族子孙健康向前,繁荣发展。知晓以上再读中国画水墨,进入中国画水墨中的美好世界。去享受中国画水墨文化世界里,其精神文化的美妙境界。它是勤劳的人们在精神文明文化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境界是通过笔墨在纸绢布上,通过视觉传达给人们的一种精神享受,是美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表现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为主流,把生活故事、传说、诗词曲赋、百家学说通过笔墨语言交流给大众。由此可见,中国画不仅有她自身的笔墨文化价值,更要融入民族传统文字文化的精神,与本民族传统文字文化共同形成中国画完整的灵魂,这就是中国画的任务和文化价值点,坚决不仅限于笔墨自身的文化!他不仅要传诵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还要承担着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任务。

                中国画的笔墨文化在表现形式上,主要指的是用笔、用墨、用水的文化,好的笔墨文化与生活经历融合起来就形成了中国画的境界文化。因为画家的学识修养的差异和自身条件的现状,就会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就形成了中国画丰富多彩的风格文化。

三,                        无论做什么,只要喜欢就减少几分困难,只要是无所谓,也就去了几许紧张和凝重,轻松快乐地去做爱好,人生便多了一份惬意与畅快,生活便进入一种享受的心境。做人、做文化就会做的洒脱、到位,画画也是如此。说画画也是在做文化,做文化中的自己,做真正的自己文化。做文化你就得苦学、传承、实践、发扬,也得学会做嫁接,去放别人的水来充自己的渠。儿时光屁股伏在牛背上走过一条条小河,翻过一座座山脊,才知道什么是涉进,什么是跨越。后来在文化上又两手空空地赖在老祖宗文化的脊背上,折腾、游戏,象是顽童挑食,捡了些便宜和挑了些好吃好拿的文化小餐,在加上自己放牛的野文化,来拼凑自己,所以一直文瘦如人,不成健康,所来又钻了方法的空子,用自己的大腿去撞别人的胳膊,不在文化胖瘦上做文章,而专修自身特点文化,去做自己瘦文化的风格,来做出些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来。用自己的瘦文化来与大家探讨、交流、喝茶,因此只图个轻松乐趣了。

                我们祖宗的文化是写在生活里,你学会找,走到哪里都有文化。在找到的文化中去炼选自己的东西,前提知识和技术是最要紧的。你的知识需精博深远,不然只知珍珠的珍贵却不认得河蚌的意义,找苹果找到电线杆上,这会使自己难堪和挫折不止的。真可谓慧眼诚心得真经啊。

四,                        大多画画的很计较得失,不仅在笔墨上繁锁,对物相也精心为之,所以其作品就像生一只软壳蛋,欠成熟,易破坏。画画做文章方方面面都太在意,就会失去重点,中国画的重点,是大意,不是在意。是神中有形,是韵中活气,是先文化后笔墨,先思路后下笔,不然越画越阻,越进越难,直到崩溃。撕纸,撕失败的作品便成了一种说不上来的释放与快意。中国画中的文化大致是以主题文化,笔墨文化为取向的价值文化,这便是中国画的黄金点。成功的中国画作品,在每位欣赏者眼里就是一道风景,一个主题,一统气势,一种风格,一个文化内涵。其中构、纳、点、画、描、是写炼。皴、擦、润、图、罩、烘、泼为染色。诗、词、曲、赋、理为文意。构图、经营、落款,配上为章法,这四种表现手法总称为画法。苍、劲、老、枯、实为笔劲。真、直、朴、白、妙、玄为笔感。真是笔法本性美,直是稚坦无掩天真美。朴是笔墨的一种素境简炼。率是无杂念的笔法之道。白、妙、玄是笔境即意笔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是因画家和赏者对文化把玩和赏识的深度而变化。中国画艺术是民间绘画艺术随着生活的发展而结出的硕果,它是画家们辛勤耕耘的产物,其风格因画家生活经历和学术修养在艺术创造中运用的深度而定。其中包含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内容的范畴。受地域,气候,社会,自然等因素的约定,及画家修行的深度、广度、方向、性质等诸多因素都影响着国画的形式、风格、主题思想和流派的形成。一个画家对知识文化掌握的深度和广度的状况,直接决定着画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程度和深度。随着画家们对客观世界知解的深度而决定画家主观意念上的含金量和作品的价值。

五,                        中国画写造生活关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融景、赋情、蕴诗词曲赋于其间。一如临名山大川,观万里河山,赏风光无限,生大气势大感觉,大感慨。照看观察,感激千万,胸涌澎湃,犹如心装古今,胸纳百川,闭目神游,万里一眼间!又一如入山村乡里,亲近自然,贴触自然,读解自然,感受自然,并解懂风情神韵。那云中归雁,那岁月旧桥,那守望老树,那揉皱愁波,那缠绵秋水。在这晚秋里融入夕阳,回望故里方向,一声唉叹,一曲惆怅,一缕炊烟直上,一处拂水清烟、半掩儿时柳塘,伊人已去,空留童音,村头回响------

                  在这画中物,景,情,韵自然而然。自然而然地巧夺天工、妙无刻意。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性情、真感觉。这因为中国画的血脉里流淌着本民族的千古情感方式,情感文化。这些文化在画家的笔下畅然挥出,使观读者如入其境,如是其人。这就是我们中国画亘古不变的文化语言,美好诱惑。在中国画气质形境中享受笔墨文化美的同时也和画家一起感受孤寂凄楚的美感,轻松畅意的心情,雅风灵韵的妙境!

六,作画如做文章,文其内容,章为法则,铺叙、承述皆平,需集中素材,平出轻描淡写,实处细绘真直切肤,一波三折贯于其中,精处神魂颠倒,回味无穷,神处曲直虚实,藏露遮掩,美不胜收。手法在皴擦点染、钩填涂留中体会轻松快意。其间鲜趣生活为点睛,重中之重之要点,精、直、真、率无刻意之迹,无雕凿之痕。物象齐聚,生机注于万物,生活之处鲜新盎然和谐,造物生势、神气俱蕴其中,则卷幅灵性耐读,韵味悠长。              


    ------众岳2010年4月于南山画社


 


 

 

地址:山东省莱阳市鸿达龙门小区一号院商业37号  电话:15053587580  传真:0535-7262064 E-mail:yulian3241@sina.com

 

?